一看到有人“抽搐”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:“哎呀,癫痫发作了!”  

但事实上,并非所有的抽搐都是癫痫,也并非所有的癫痫发作都会表现为抽搐。


将其他情况误认为癫痫,可能导致误诊误治,延误真正的病情。今天,就来为大家科普5种最容易与癫痫混淆的情况,帮您拨开迷雾,正确识别。



1. 假性发作 (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) - “情绪的惊涛骇浪”

*   是什么:这是一种由心理因素(如巨大的精神压力、焦虑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)引发的类似癫痫发作的症状,并非大脑异常放电所致。

*   如何区分:

    *   动作:动作多变、不规则,常表现为闭眼、摇头、乱蹬、骨盆 thrusting(癫痫发作动作相对刻板)。

    *   意识:发作时意识可能存在,并能部分回忆,或表现为朦胧状态。

    *   诱因:多在情绪激动后、有人在场时发生。

    *   关键区别:发作时脑电图检查完全正常,无异常放电。这是鉴别的“金标准”。

*   #关键词:#假性发作 #心因性 #癫痫鉴别


2. 晕厥 (Syncope) - “大脑的短暂断电”

*   是什么:通常由于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导致短暂意识丧失,最常见的是“血管迷走性晕厥”(如疼痛、惊吓、久站后发生)。

*   如何区分:

    *   前兆:发作前常有明显头晕、眼前发黑、耳鸣、恶心、出冷汗等。

    *   发作时:意识丧失时间通常很短(几秒到几十秒),倒地后身体平卧,血流恢复,意识很快清醒。

    *   动作:通常只是意识丧失伴倒地,很少伴有强直-阵挛抽搐。即便有,也多是短暂的、轻微的抽动。

*   #关键词:#晕厥 #脑供血不足 #眼前发黑


3. 小儿热性惊厥 - “高烧带来的副产品”

*   是什么:婴幼儿时期在发热状态下(通常高于38.5℃)出现的惊厥发作,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。

*   如何区分:

    *   年龄:好发于6个月至5岁的儿童。

    *   诱因:必须有发热,且常发生在体温急速上升期。

    *   持续时间:大多简单性热性惊厥会在几分钟内自行停止,且24小时内不反复发作。

    *   预后:绝大多数孩子预后良好,不会发展为癫痫,也不会损伤智力。

*   #关键词:#热性惊厥 #宝宝发烧 #小儿惊厥


4. 睡眠障碍(夜惊、梦魇、周期性肢体运动) - “夜晚的迷惑行为”

*   是什么:发生在睡眠中的一系列异常行为,如夜惊(突然坐起、尖叫、恐惧)、不自主的肢体运动等。

*   如何区分:

    *   时间: exclusively(专门)发生在睡眠中或睡眠-觉醒转换期。

    *   反应:夜惊时很难被叫醒,事后对发作过程完全遗忘。

    *   脑电图:发作期脑电图无癫痫样放电。

*   #关键词:#夜惊 #睡眠障碍 #梦魇


5.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(TIA) - “小中风”的警报

*   是什么:脑局部血管短暂性缺血,导致神经功能缺损,俗称“小中风”。

*   如何区分:

    *   症状:可能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、麻木、口角歪斜、言语不清等,较少出现典型的全身抽搐,更多是“无力”而非“抽动”。

    *   持续时间:症状通常在1小时内恢复,不超过24小时。

    *   意识:意识通常是清楚的。

*   #关键词:#TIA #小中风 #脑缺血



【核心提示】如何正确应对?


1.  保持冷静,确保安全:让患者平卧在安全通风处,移开周围硬物,解开衣领,保持呼吸通畅。切勿强行按压肢体、掐人中和塞东西进口中!

2.  记录细节,拍摄视频:这是给医生最重要的信息!注意观察:

    *   发作前在做什么?

    *   眼睛睁开还是闭上?向哪边看?

    *   肢体动作是什么样子的?

    *   持续了多久?

    *   醒来后状态如何?

    *   (如果可能)用手机录制视频,价值千金!

3.  及时就医,专业诊断:无论是哪种情况,都应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。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、长程视频脑电图 (VEEG)、头颅MRI等检查来明确诊断。


切记: 自行判断和误诊的风险很高。把专业问题交给专业医生,才是对自己和家人最负责任的做法。


#癫痫 #抽搐 #健康科普 #疾病鉴别 #神经内科

点赞(0)
在线
客服
交通
指南
返回
顶部